影像无问西东 汇隆一站全通
服务热线:400-860-0708/13120010838
商务合作:010-5614265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用10万撬动500亿市场!微短剧进入下半场,内容精品化已是“进行时”
发布日期:2024-04-25 浏览次数:818

  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观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发展,促使微短剧这一新型影视形式顺势崛起,以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迅速激活短剧市场,为影视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据《2023 短剧行业研究报告》的数据,仅在 2023 年,短剧市场规模已达373.9亿元,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元。

  2023年前8个月,全国备案拍摄的微短剧达 3574部,众多剧目播放量超1亿次。

  此外,众多微短剧主题积极向上、制作精细优良,在剧情、主题、演绎、特效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,如文物保护题材短剧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、喜剧题材短剧《少爷和我》、文旅题材短剧《我的归途有风》等。

  庞大的微短剧市场缘何而来呢?

  心理慰藉:虽土虽尬,却很上头

  微短剧对题材的划分与网络小说极为相似,通常可分为男频、女频两类。男频剧以“爽感”为核心,题材涵盖战神、穿越、逆袭、重生等;

  女频剧则以“甜宠”为主打,题材包含霸总、虐恋等。在这些微短剧中,通常剧情越炸裂、越狗血,观众就越容易着迷。

  目前,市面上自称头部微短剧的作品风格多样,涉及的元素众多。

  例如,号称“上线8天,充值破1亿元”的《无双》是一部男频剧,主打“战神”和“虐恋”。

  号称“分账票房破3000万元”的《拜托了!别宠我》融合了宫斗、穿越、架空、喜剧、情感等多种元素。

  《拜托了!别宠我》剧照

  号称“24小时充值流水破2000万元”的《闪婚后,傅先生的马甲藏不住了》是一部女频剧,讲述了一对闪婚的年轻人在面对困难、了解彼此后,携手共度人生的温暖故事。剧中融入了大量与家庭、职场、友情等相关的热点话题。

 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民安曾提出“微时代”的概念:它以手机和电脑为物质基础,立足于互联网文化与技术,构建出“更为碎片化、快餐化、泡沫化、平面化,同时也更为开放、更为多元、更具主体间性的语境”。

  在调查中,许多微短剧观看者的主流感受颇有意思。

  首先,他们认同许多微短剧制作粗糙,从演员演技、剧本、画面剪辑、视频拍摄、场景、道具等多方面来看,微短剧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,有些演员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,与传统电视剧的质量相差甚远。

  他们也承认微短剧普遍缺乏文本深度。的确,微短剧缺乏内容深度,更谈不上文化厚重感,看过之后毫无记忆点。

  既然如此,那微短剧为何还如此火爆呢?我与两位同事对此进行了探讨。

  盼盼表示:“当我下班后身心疲惫,不想动脑时,这些微短剧能让我短暂逃离高强度的工作状态,放松下来。”

  老翟认为:“很多粗糙的微短剧能精准戳中观众的痛点。”
 

  两位同事的说法,几乎代表了所有微短剧观看者的心声。许多用户观看微短剧是为了获得放松和消遣。观看时的紧张或催泪,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“心理慰藉”。

  微短剧的短、平、快制播模式,契合了普通用户对短视频的心理期待,也满足了用户对故事的需求。

  以年轻人为主体,向中老年群体拓展

  年轻观众的观剧需求较为多样,更喜欢探索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微短剧,更加注重剧情的新奇、刺激和趣味性,通常喜爱富有活力和创新的剧情,以及与自身年龄段相关的主题和角色。

  《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》指出,超过50%的用户观看过3分钟以下的短剧、泡面番等内容,其中年轻人群占比近六成。

  然而,随着中老年群体快速融入互联网,不少视频平台也将目标瞄准该群体制作微短剧,《拜托啦奶奶》《我和爷爷》等作品取得了不俗的反响。

  微短剧受众的需求与其长期观看的文艺作品风格有关,例如,“甜宠”“霸总”等是年轻人喜爱的口味,而中老年群体更多是观看传统影像风格的微短剧。

  所以,如果说年轻人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、追求刺激而入坑微短剧,那么老年人则是为了消遣解闷,排解孤独。

  7天拍100集,成本一二十万

  微短剧的制作成本到底有多低呢?

  在2022年5万元便可拍摄一部微短剧。由于投资低且回本快,众多影视公司纷纷扎堆拍摄微短剧。

  业内人士表明,当前微短剧的制作团队遍布全国。一部剧通常为80至 100集,每集大约一两分钟。一个短剧项目,从立项到上线,通常只需两个月,其中拍摄时间一般被压缩在7至10天。

  “7天拍100集,人都累麻了。”

  武汉的一位摄影师表示,一部长度相当的电影,拍摄时间往往需要 3 至5个月,而他参与过的短剧项目,全都是在一星期内拍完。“每天要拍摄10至12个小时,没有时间慢慢打光,也无需打光。”

  短剧重在一个“快”字。演员没有时间在片场酝酿情绪,而且那些收敛着演绎的情绪处理,反正都会被剪掉。上来就得直接喊台词,大开大合地表演,演完就赶紧进入下一个场景。

  压缩时间换来的是高效率。武汉的一家制作公司,在2023年7月同时开拍了9部网剧。

  在郑州,一家公司每月拍摄十几部剧也并非难事。

  在“压缩时间”的同时,短剧拍摄也在“压低单价”。剧组人员无一不在抱怨“价格太低”。

  摄影师小耿称,自己平时拍摄广告、宣传片等的报价一般是1500元/天,而拍摄短剧,7 天的价格能被压到5000元。

  演员倩倩表示,拍摄信息流广告,一天能有1000至2000元的收入。而短剧主演,2000元的演员就算挺高的了,500至800元的很常见。

  业内人士介绍,如今一部80至100集的短剧,制作成本已被压缩到10 至15万元左右。

  “价格便宜的8万元就能拍完,50万元便可拍摄非常精良的大制作。”

  某影视公司的创始人证实,当前市场上的微短剧,大部分并不需要太高的制作水平,一部 80 至 100 集的短剧,或许二三十万元的成本就能拍完,与那些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投资的影视剧、电影相比,回报率极高。

  如何做好微短剧?

  基于上述三点,我们可以总结出,微短剧拍摄成本低、周期短,市场又很大。

  这个行业自然而然成为了当下影视市场的宠儿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本参与到微短剧的制作中。

  去年年底,香港著名导演王晶宣布进军微短剧,行业一片哗然。

  与此同时,抖音也推出《二十九》、《女神酒店》、《大唐来的苏无名》、《全职主夫培养计划》等精品微短剧,兼收观众口碑与市场热度。

  显而易见微短剧市场将很快进入到下半场,内容精品化已是“进行时”。

 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微短剧市场中,创作者们该如何在短周期、低成本的前提下完成精品创作,将成为行业讨论的重点话题。

  其实,无论市场如何变化,一部优良且盈利的微短剧一定绕不开两点。

  第一,微短剧精品化,从讲好一个故事开始。

  这一点是所有内容创作行业的共识,也是微短剧的灵魂,也是一部精品微短剧诞生的重要前提。

  第二,微短剧是快餐文化。快不仅仅是指视频时长,更是微短剧制作周期和更新频率的写照。

  有些创作公司在兼顾质量的前提下一年生产几十部微短剧。这不仅仅需要公司有强大的统筹规划能力,还需要一些绿幕抠像设备去辅助前期拍摄和后期场景合成。

  例如,现在微短剧行业常用的汇隆绿幕抠像设备,几乎是行业者必备的工具,可以多维度、立体化的节省创作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。

  上图*汇隆绿幕抠像设备

  各类题材的场景模板

  汇隆绿幕抠像设备内置庞大的场景素材模板,仙侠、悬疑、时代、战争等等题材的微短剧都可以通过素材库找到适合的场景模版,快速切换、无需搭建真实的场景,减少了场地租赁、道具制作等方面的费用。

  创意实现

  汇隆绿幕抠像设备素材库中有各种难以呈现的场景和特效,丰富剧情的表现形式。

  并且各类特效、素材体系化,确保不同场景的光线、颜色等环境因素一致,提高制作质量。自带完整故事线。

  提高效率

  视频抠像与背景模板、前景特效同步合成,无需后期处理,直接输出精美的微短剧镜头。

  模板配套对应视频脚本、图文脚本、可视化指导,一比一演示镜头景别、角度、及动作示范表演者直接根据示范表演,无需导演进行指导。

  小结

  微短剧精品化、类型化已是“现在进行时”,微短剧在创作和商业上的价值,也必然吸引更多传统影视人才入局。

  行业日新月异,我们唯有保持学习,坚守热爱,如果你想了解汇隆设备的话,请留言!